搶衛生紙不如搶股!2月23日,媒體大篇幅報導3月起衛生紙可能漲價1至3成,在媒體的助威下,台灣再度掀起了近年難得一見的搶衛生紙狂潮!從各大賣場貨架上全空的照片來看,社會深藏已久對通膨的恐懼一次爆發出來,而近期的衛生紙搶購狂潮,也喚醒了市場對通膨的意識。
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表示,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,台灣金融環境平靜無浪,但今年可能相當不平靜,景氣好,工資、原物料都在漲,「乖了很多年的通膨怪獸」要來了!未來勢必牽動民生物資跟進喊漲,在原物料漲價的趨勢下,通膨概念股有機會大行其道嗎?投資人應該從哪些面向、產業來看通膨?
通膨年令人又愛又恨
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數據,美國1月通膨持續增溫,美國1月PCE物價指數月增0.4%、年增1.7%,符合預期,月增高於前值;1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月增0.3%、年增1.5%,符合預期的1.5%,然月增率創1年來最大單月增幅,由於核心PCE物價指數是聯準會最關注的通膨指標之一,雖然年增率尚未到達2%的關卡,但市場已經警鈴大作。
市場擔憂美國通膨升溫的主要原因在於1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0萬人,大幅優於市場預估的18萬人,此外,美國1月失業率持平在17年低點4.1%,同時平均時薪年增2.9%,在就業數字優於市場預期,加上薪資成長速度加快下,目前通膨確實有蠢動的跡象,但由於並未明確來到聯準會目標區的2%,短線市場的波動僅能視為市場先行自我調整。
此外,聯準會主席鮑威爾2月底於國會聽證會上暗示,由於目前經濟成長強勁,加上稅改刺激,因此近期金融環境收緊不會嚴重壓制經濟前景、就業和通膨,預計將進一步漸進式升息,有利實現聯準會的通膨和就業目標,換言之,鮑威爾認為目前升息的步調正確,也讓市場解讀升息次數可能超過3次,在聽證會後,從利率期貨走勢顯示聯準會3月升息的機率高達97%,2018年升息4次的機率逼近5成,所以從這些就業、薪資及升息的預期來看,2018年就是令投資人又愛又恨的通膨年!
既然通膨真的來了,就該認真的面對它,尤其在「衛生紙之亂」爆發後,投資人必須有「搶衛生紙不如搶股」的觀念,因為縱使衛生紙之後會漲價,但是並不是真的會幫投資人賺到通膨財的商品,股票也不是因為通膨就統統會水漲船高,筆者認為,在面對未來通膨的架構下,可從以下4個面向來做抗通膨的選股,包括:(1)原料喊漲,未來具轉嫁能力廠商;(2)衛生紙帶頭漲後,關注食、衣、住、行產業將跟進;(3)經濟部可能於4月調漲電價,留意電價調漲的相關受惠股;(4)通膨帶動資產升值,沉寂已久的資產股有機會輪動。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非凡商業周刊》2018/3/9 No.1083】想了解更多,詳洽02-27660800
|